回看魏晋这段历史,当人们将目光聚焦于司马懿的隐忍权谋与司马昭的野心昭彰时,司马师虽然名气不如父亲、弟弟,然而他却以独特的政治智慧与军事韬略,在司马家族篡权夺位的进程中,扮演着承上启下的核心角色。
魏景初年间,司马懿受魏明帝曹叡托孤,与曹爽共同辅佐幼主曹芳。作为司马懿的嫡长子,他自幼生长在洛阳城的深宅大院中,耳濡目染皆是权谋争斗,加之家族世代研习经史,使他兼具文人的儒雅气质与政治家的敏锐洞察力。
青年时期的司马师为人沉着坚强,有雄才大略,他更是凭借过人的才学与谦逊的品格,在京城权贵圈中声名鹊起,与当时的名士夏侯玄、何晏齐名。
初入仕途,司马师被授予散骑常侍一职,这个职位主要负责规谏皇帝、传达诏令。这个职位看似清闲,实则可以观察朝堂动向、积累政治资本。
此后,司马师历任中护军等要职,中护军掌管禁军、主持选拔武官。在选拔武官时,司马师打破传统门第观念,唯才是举,提拔了邓艾、石苞等寒门出身却极具军事才能的将领,当然这也让他得以在选官用人过程中培植亲信。
展开剩余69%正始年间,面对曹爽集团的步步紧逼,司马懿选择以退为进,称病在家,暗中积蓄力量,伺机夺权。而司马师则成为父亲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,他表面上不动声色,暗中却精心挑选、训练了三千死士,分散隐匿于洛阳城中。要知道,早古代阴养死士那可是杀头的罪,不得不说司马师的保密工作是做得真好!
嘉平元年,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同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之机,发动政变。司马师亲率自己阴养的三千死士占据武库、控制京城,迅速掌握局势。此次政变中,司马师展现出远超常人的镇定与果敢,而且部署周密,令司马懿都为之惊叹。高平陵之变后,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,司马师因功被封为长平乡侯,后被加封卫将军,食邑千户。
司马懿去世后,司马师继续掌握曹魏大权,司马师一方面继续打压异己势力,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地位;另一方面,大力提拔亲信如弟弟司马昭、钟会、傅嘏等人,让这些人担任重要官职。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,司马师将曹魏朝堂牢牢掌控在手中。
嘉平六年,魏帝曹芳不满司马师专权,与中书令李丰、皇后之父张缉等密谋诛杀司马师。事情败露后,司马师果断采取行动,诛杀李丰、张缉等人,废张缉之女张皇后,后更以曹芳 “荒淫无度、亲近小人” 为由,逼迫郭太后下诏废黜曹芳,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。
正元二年,毌丘俭、文钦不满司马师擅行废立皇帝,在寿春起兵勤王,讨伐司马师。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,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叛。
要知道当时他刚刚做完眼部手术,病情严重,但仍坚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。平叛期间,叛军中的文鸯率部突然袭击司马师大营,致使司马师受惊过度,眼球从疮口迸出。然而,司马师强忍剧痛,镇定指挥。最终,毌丘俭兵败被杀,文钦逃往东吴,淮南之乱被彻底平定。
平定毌丘俭、文钦之乱后,司马师因眼疾加剧,在回师途中病逝,年仅四十八岁。
司马师去世后,由于他没有儿子,其弟司马昭继承了他的权力与地位,继续推进司马家族篡权的步伐,最终在咸熙二年,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,建立西晋王朝。
司马师是个狠角色,连他的父亲司马懿都称赞他,他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懿的劳动成果,但是他没有儿子,所以只能将这大好的江山拱手让给弟弟司马昭一脉,但是侄子司马炎还算是有良心,他后被追尊为景皇帝,庙号世宗。相比之下,东吴的孙十万孙权称帝后,只追谥他劳苦功高的亲哥孙策为长沙桓王,这格局实在让人不敢恭维!
发布于:福建省